中医大全 | 社会万象 | 健康曝光台 | 网站地图
您当前位置:百姓健康网_关注百姓健康生活 >> 健康资讯 >> 浏览文章

这十年,护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

来源:佚名 文章热词:护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加入时间:2022/5/16 18:39:44

  无论是在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中,还是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关键时刻,广大护士秉承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”的职业精神,履行着守护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。临近“5·12”国际护士节,国家卫生健康委于5月11日召开“一切为了人民健康——我们这十年”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,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护理事业的发展成效。

    护士数量以平均8%的幅度逐年增加

    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“关爱护士队伍,护佑人民健康”。“在持续深化医改进程中,通过深化护理领域改革,护士的薪酬分配、职称晋升、奖励评优等逐步向基层和一线护理岗位倾斜,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护士积极性,护士队伍得到稳定和发展。”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,护士数量以平均8%的幅度逐年增加。2021年年底,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超500万人,较2012年(249.7万)增加约252万人,数量增长一倍。在此基础上,护理服务能力持续提高,护士服务领域不断拓展。

    郭燕红介绍,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,实施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,护士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,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改善,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。通过实施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,加快推进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,护士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各地共有150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“互联网﹢护理服务”,覆盖了7类60余项群众急需的上门护理服务项目,服务超60万人次,解决了高龄或失能老年人等行动不便人群的实际困难。

    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《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25年)》,明确“十四五”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、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。郭燕红表示,“十四五”时期,要结合人口结构变化、疾病谱特点及群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,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、慢性期康复、稳定期照护、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。要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护理、安宁疗护等服务的床位数量,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家庭病床、居家护理服务,有效扩大老年护理、康复护理、居家护理等服务供给。

    确保互联网护理服务可查询可追溯

    “互联网﹢护理服务”作为一种护理服务新型业态,应群众所需,解群众所困。2019年1月,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《关于开展“互联网﹢护理服务”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确定部分省市按照要求率先开展“互联网﹢护理服务”试点工作。作为试点城市,北京市在保障群众护理需求上形成了经验。

    “概括起来,就是‘两个明确’。”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,“一方面,明确责任主体,‘互联网﹢护理服务’的责任主体必须是实体医疗机构,同时这个医疗机构要具备两个条件,有家庭病床,有巡诊服务方式;另一方面,明确护士资质,出诊护士必须具备5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,具有护师以上技术职称,并在线下实体医疗机构进行备案和注册。”在明确责任主体和护士资质的前提下,北京市对“互联网﹢护理服务”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行为作进一步规范。

    李昂介绍,北京市要求所有项目均符合7个原则,即安全、必要、有效、医疗风险低、易操作实施、消毒隔离达标及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。与此同时,对于出诊人员实行电子实名认证和岗前培训,并要求其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医疗数据保密的有关法律法规,妥善保管患者信息。“提供居家护理服务之前,医疗机构要对患者进行首诊,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、家庭情况和服务需求,派出具有资质和能力的护士,禁止没有评估的抢单行为,确保服务全程可查询、可追溯。”

    “三个并重”助力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

    近10年来,基层护士数量从2012年的52.8万人增至2021年的115万人。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,始终是护士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,也是大型公立医院的职责使命。多年来,中日友好医院通过对口支援、医联体建设等多种形式,与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起稳定的帮扶关系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更便捷、更优质的护理服务。

    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分享了该院“三个并重”的有益探索。“首先是技术帮扶和管理帮扶并重。对于护理工作来说,技术是生命,管理是根本。我院每年派出各专科50名护士支持基层护理工作,以‘传帮带’的方式送去基层所需护理技术,同时通过建章立制,使基层护理管理进一步规范化、科学化、精细化。其次是走出去和请进来并重。除护理专家走出去开展对口帮扶,我们还常规性地把社区护士请进来接受培训和指导。这样的紧密合作有利于整建制地助力基层的学科建设。最后是好传统和新平台并重。作为一项坚持30年的特色优势护理项目,我院糖尿病照护门诊通过医生、护士、营养师、康复师四者合作,对在院、出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、饮食、运动等全方位、全流程管理。在此基础上,我院牵头成立专科医联体护理联盟,联盟覆盖全国27个省295家医疗机构,借助远程平台举办学术讲座和培训班,累计有3万人次参加培训。”

    最近,中日友好医院创新性地开展远程“1﹢1﹢N”多学科护理门诊。宋树立介绍,5月9日,多学科护理门诊开展了一项器官移植专题活动。手术麻醉科护士长牵头,胸外科、肝胆外科、泌尿外科等学科主任共同参加,为器官移植前和移植后的200余位患者提供线上护理指导和健康宣教,并一对一回答患者提问,患者足不出户就获得了多学科团队的优质医疗照护。

   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与照护

    护理有其专业性,体现着医学的温度和厚度。守护在患者床旁时,护士不仅是病情的汇报者,更是病情的应对者。

    “护士在病情观察、用药观察以及后期的康复指导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”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执行总护士长李凡解释,最常讲的打针发药也有技术含量。“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病情,同时熟悉药理作用、药物性质以及用药的不良反应。比如,心衰患者使用药物地高辛后,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心率、尿量变化以及视觉改变,以便第一时间觉察不良反应。”

    再如急诊科护士,李凡说,在人员来往密集的急诊大厅,急诊科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、意识、生命体征,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,进而从众多急诊患者中找出最需紧急救治的一个,来争取更多抢救时间。

    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,许多岗位对男性护士有着刚性需求。2021年年底,在全国500多万护士当中,男性护士的比例为3%,相比2012年的1.8%,稀缺程度有所缓解。

    作为一名男护士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门诊部护士长赵路对此深有感触。“2009年刚入职时,我院1400多名护士中,男护士仅有12名,这12名男护士多被分配到手术室、ICU、急诊等体力工作比较繁重的科室。后来,男护士队伍不断壮大,超过了80人。男护士也不再局限于上述科室,而被分配到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,与女护士形成有效互补。”

    “护士只是一个职业代名词,无论男女,各有优势,最终目的都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与照护。”赵路说。